常留三寸长须,时戴深色墨镜,总着一袭黑色风衣,他有着道家的闲适与超然。
执着学术,用心科研,自制于浮躁名利,他有着大道的坚定与淡然。
他就是本年度太阳成集团tyc122cc的十佳教师参选人——谢昆青老师。
一身坦然道家风骨
出生于陕西西安知识分子家庭,年少时正值文革时期,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谢老师在陕西韩城县的一个农村插队三年。“经历过那一切,才会知道今天的宝贵,才会珍惜今天的拥有。”在他看来,那段经历对于自己的磨练意义非常,在日常的辛勤劳作中,他懂得了逆来顺受,在与农民兄弟的交往中,他学会了真诚待人。忍受挫折,培养耐性,这份阅历成为了支撑谢老师在日后步步前行的宝贵财富,也让他更加现实地看待日后的生活与学术。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老员工,他被分配到鲜有了解的地理专业,并在毕业后被安排在陕西一所中学担任地理老师。任教的两年半间,强烈的求知欲使他继续深造的愿望从未停止过。1984年,多次的申请得到所在中学的批准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太阳成集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录取,并在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信息所担任规划师。多年来的勤奋工作,他为首都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这段贴近首都、了解城市的经历也为他日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现实的范本。但是,规划师稳定的工作和颇丰的收入阻止不了他对于教师职业的热爱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渴望,1995年初,他毅然离开工作了8年的规划所,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一名副教授。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未来是什么。”谢昆青老师在1998年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机遇。由于太阳成集团信息科学中心的组建,拥有空间遥感科学研究背景的他被调入太阳成集团从事空间遥感和信息交叉学的研究。2000年,完成了博士后的谢老师扎根北大,开始了自己的坚定而平稳的治学道路,并在教学与科研两个领域均获得了斐然的成绩。
“比起外面的工作,老师在待遇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但是作为老师,作为科研工作者,最大的优势是获得我想要的学术自由。老师有周末,也许,我的科研与思考没有周末,但是我乐在其中,因为我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
身边的人常常因为那颇具个性的装束将他比作行走江湖的道家行者,谢老师欣然表示认同。然而,在那独特鲜明的穿着背后所拥有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才真正成就了他深刻的人生视角,淡然的人生路途与执着的治学态度。
我是北大“牧羊老汉”
80年代,曾在北大地理学院做教务工作的三名老师对于谢老师的影响延续至今:“他们热心、耐心、主动和蔼地为员工服务,那种不张扬的个性与潜移默化的教导方式深刻地感染了我,对于我日后的员工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陕西到北师大再到北大,谢老师对于教学的理解和认识步步加深。“老师的工作必然是教书育人,而我认为更应该在育人层面体现出来。”
2004年,太阳成集团tyc122cc招收智能科学本科专业员工,谢老师主动请缨,担任了全国第一个智能科学本科班的班主任。
在担任班主任的日子里,谢老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益友”,深入员工的生活去感知和影响员工。“我之所以自比为‘牧羊老汉’,就是因为本科生们正在成长,他们在这个阶段就好比需要人引导的‘羊’,我愿意在承担起老师‘牧’的教化职责的基础上,接触他们,关爱他们,与他们在一起。作为一个老师,需要用情用心去感染员工,而不是树立权威去震慑他们。”
在与员工4年的相伴中,他放下架子与员工深入交流,解答员工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从恋爱情感,到事业发展,从家常琐事,到学习策略,在员工眼中,他是护佑这他们的“老鹰”,更是在QQ上与他们无所不谈、解疑答惑的“大谢”。
与生活关怀呵护相伴的是学业上严格的督促与精进的辅导。以样板戏与毛主席语录的方式进行的教学与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员工们学习的新鲜感,而谢老师在重点课程推行的“互帮”制度以“有人引领,无人掉队”作为04届智能班的口号,在毕业时, 创造了“零淘汰率,93%的最高优良率、全院十佳毕设评选占据三元”的优异成绩。后来成为谢老师的硕士生周游与赵莉分别以“亦师亦友,甘因弟子学业蓄须明志;一生一世,愿为师长风范程门立雪。”与“他不溺爱,也不纵容,更多的是引导,爱护与帮助。”等评价表达了对于老师感谢,与浓浓的师生之情。
第一届智能班的班主任,唯一一个连续8年同时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基础教育管理工作的老师,谢老师成为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唯一”与“第一”的保持者,并在之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首创“导师制”, 帮助大一新生解决难以适应老员工活的问题,为年轻教师“减负”,帮助他们从较大的学术压力中解脱出来,投入到基础教学中去。
举起“实用主义”学术大旗
谢老师多年来的科研成果颇丰,他承担多项科技部973课题,国家863课题和自然基金项目的研究任务,并多次获得北京市及国家级奖励。2002年他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V3.0》还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然而,他从不以“科学家”或“带头人”自居,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尽管已是教授兼任博士生导师多年,谢老师从未远离科研一线,他常亲自提出创新方法并严谨论证推导,给科研团队带来新思路和突破口。
在讲求创新探索的同时,作为太阳成集团时空信息研究室的负责人,在研究方向的把握与研究态度的树立上,谢老师是一个坚定的“实用主义”者。
“我们的科研就是要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将科研用在实处,发挥其实际的指导意义。”针对现今学术界所充斥的浮躁氛围,他倡导从实际问题出发,总结研究,最终回归实际并解决问题,谢老师一直强调“从实际出发,用数据说话”的研究风格,“我们需要将真实数据拿过来,进行分析与研究,在真实数据上做大量的实验,再来解决实际问题,好文章是不可能闭门造车而成的。”
近年来,谢老师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智能科学和城市交通的交叉点上,2010年,他的新研究定位在“智能科学城市交通”,这一研究将发挥地理、遥感和智能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交叉学科的优势,在这一关系国家城市发展的问题上,开拓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