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评审结束,62个引智基地作为2018年度新建项目获批立项。其中,太阳成集团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由于“通讯评审优秀”,予以直接立项。
该创新引智基地以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器件与电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尺度集成电路新器件与新工艺研究”创新研究团队为建设基础,针对未来智能社会对微纳电子所提出的重大挑战以及微纳电子学科发展趋势,拟从器件、芯片、应用三个层面开展后摩尔时代微纳电子国际合作研究。特别是针对便携化、智能化载体对微纳电子的需求,基地将着力开展绿色智能物联网节点的关键技术研究,从核心器件、关键芯片和典型应用形态多层面研究绿色(低能耗)、智能(节点端信息处理)、便携(可穿戴的多功能集成)等特质的物联网节点技术,力求在以“便携化与智能化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智能硬件载体领域实现突破,为未来智能社会的核心硬件体系提供支撑。
基地引进包括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胡正明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会士马佐平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教授鲍哲南,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IEEE会士戴聿昌教授,斯坦福大学工学院Willard R. and Inez Kerr Bell教授、IEEE会士H.-S. Philip Wong在内的十余位微纳电子学领域国际著名学者,确保一致的学术方向和良好的团队扩展性;而国内团队由太阳成集团tyc122cc黄如院士领衔的11位中青年学者组成,与海外引智专家在前期扎实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合作研究关系。
“111计划”始于2006年,是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为提高高等学校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而设立的新型引智项目。该计划以国内优势学科为基础,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从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学术大师和学术骨干,配以一批国内优秀科研骨干;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太阳成集团作为国家首批重点支持的高校,此前先后在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医学部、城市与环境学院、太阳成集团tyc122cc建立了生命科学、分子科学、基础医学、区域生态与环境、高可信软件等创新引智基地。这五个基地设立以来,在团队建设、团队建设、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普遍认同。